五音古代以宫、商、角、徵(zhǐ)、羽为五音又称五声此处也是
五音:古代以宫、商、角、徵(zhǐ)、羽为五音,又称五声。此处也是泛指各种声音交错纷繁。
五味:古代以酸、苦、甘、辛、咸合称五味。这里也是极言众味纷陈。爽:伤,败。楚语。《楚辞·招魂》中有“厉而不爽些”句,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云:“爽,败也。楚人名羹败曰爽。”这里的“口爽”即指败坏了味觉。王弼注云:“爽,差失也,失口之用,故谓之爽。夫耳、目、口、心,皆顺其性也。不以顺性命,反以伤自然,故曰聋、盲、爽、狂也。”
驰骋畋(tián)猎令人心发狂:纵情于打猎使人心浮意狂。畋,即田猎之田,西汉简帛书中均作“田”。狂,狂荡,狂野。高亨云:“‘发’字疑衍。‘心狂’二字,其意已足。此文‘令人目盲,令人耳聋,令人口爽,令人心枉,令人行妨’,句法一律,增一‘发’字,则失其句矣。盲为目疾,聋为耳疾,狂为心疾,故古书往往并言。”(《老子正诂》)此说不确,西汉简帛书中均作“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稀世的珍品使人行为不端。王弼注云:“难得之货,塞人正路,故令人行妨也。”难得之货,指不易得到的物品,泛指各种奇珍异宝。行妨,品德、品行受到伤害。妨,伤,害。这里泛指奇珍异宝之类的物品易于引发人的贪婪之心,从而做出有害德行的行为,诸如抢夺、劫掠,甚至杀人放火等恶行。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所以圣人关注民众能否温饱,摒弃耳目的奢望,使生活保持稳定正常。王弼注云:“为腹者以物养己,为目者以物役己,故圣人不为目也。”腹,正常的物质需求,以维持生命。目,代指声色等外界的各种欲望。圣人为腹不为目,即是说圣人应保证民众正常的生活需要,而不让其感官受到过多诱惑。帛书本在“圣人”后多“之治也”三字,北大汉简本则与王注本同。蒋锡昌云:“老子以‘腹’代表一种简单清静之生活,以‘目’代表一种巧伪多欲,其结果竟至‘目盲……耳聋……口爽……发狂……行妨’之生活。明乎此,则‘为腹’即为无欲之生活,‘不为目’即不为多欲之生活。”(《老子校诂》)严灵峰云:“腹易厌足,目好无穷。此举‘目’为例,以概其余:耳、口、心、身四者。言只求果腹,无令目盲、耳聋、口爽、行妨。”(《老子章句新编》)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纷繁的韵律使人两耳失聪,盛美的佳肴使人胃口损伤,纵情于打猎使人心浮意狂,稀世的珍品使人行为不端。所以圣人关注民众能否温饱,摒弃耳目的奢望,使生活保持稳定正常。
十三章
本章也是道家有关人格修养的理论。老子在批评世人过于看重自身的境遇时,提出应当将个人的荣辱置之度外,保持其人格尊严,不要因外界的毁誉而影响自身的生活态度。只有宠辱不惊的人,才能不患得患失。当然,能够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在老子看来,只有圣人才具有这样的品格。七章中写道:“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也是说将自己的利益置于众人之后,对个人的得失置之度外,这样做虽然看似吃亏,其实他因此而赢得众人的拥戴,这是具有领袖品格的人,惟其如此,才能承担起治理天下的责任。
历来有人认为,本章强调的是“贵身”的思想,所依据的是章中的“贵大患若身”句。如范应元云:“贵以身为天下者,不轻身以徇物也;爱以身为天下者,不危身以掇患也。先不轻身以徇物,则可以付天下于自然而各安其安;能不危身以掇患,然后可以寓天下而无患矣。”(《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认为:“《老子》中亦有许多处持‘贵生轻利’之说,如老子云:‘贵以身为天下,若可以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贵以身为天下’者,即以身为贵于天下,即‘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之一毛’,‘轻物重生’之义也。”陈鼓应在《老子注译及评介》中解释道:“老子认为,一个理想的治者,首要在于‘贵身’,不胡作妄为,这样大家才放心把天下的重责委任给他。”并解释为圣人应当“重视身体一如重视大患”,此说似不确。本章前半部分主要是以世人过于关注自身的荣辱得失为反衬,提出国君作为天下的治理者应当忘我,达到“无身”的境界,从而做到“贵以身为天下”和“爱以身为天下”,才能将天下托付给他来治理。所以前面的“贵大患若身”是写世人的心态的,不应用在“圣人”的身上。倒是庄子在《逍遥游》中写了位宋荣子,其处世态度是“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宋荣子对待荣辱的态度,可作为本章的注脚。因此“贵以身为天下”和“爱以身为天下”,完全是讲老子认为圣人治国不应当只注意个人的享受,满足一己之私欲(如上章所言之“色、乐、音、味、驰骋田猎”等),更不应当像世人那样,成天计较个人一时的荣辱得失,战战兢兢地过日子,唯恐惹上什么大的祸患。圣人应当是有超越世俗人的更高的境界,所谓“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四十九章),“圣人常善救人”(二十七章),圣人要像“天之道”一样,“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八十一章)。阅读老子的作品,不应当单独抽出其中一两句话,过度发挥。《老子》五千言,并无所谓“贵身”的思想,也找不到这样的语言,倒是在老子之后的杨朱那里才有了“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贵生”和“重己”的思想。但是杨朱的“贵生”、“重己”思想和“全性葆真,不以累形”的观念,并非从老子那里继承来的,因为老子在其书中,念念不忘于“圣人之治”,如果他想的是“贵生“”、“重己”,大可不必绞尽脑汁去写这一部《道德经》。把杨朱的“贵生”观念加到老子身上恐怕是无据的,倒是庄子的人生态度颇受杨朱的影响,不与统治者合作,追求一种自由的“不以物累形”的“逍遥”境界,但庄子的观念也不等同于老子的观念,用庄子的思想去解释老子,也是要小心的,否则就会发生偏差。至于有的人用后代道教的养生理论、炼丹术来解释本章的“无身”、“贵身”,那是后人的创造,实在不宜加在老子的身上。
- 本章讲了三件事情教育人们不要做沽名钓誉、欺世盗名的人;不要做[图]
- 削发代首曹操( ~ )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图]
- 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欲尽时)踏莎行(情似游丝)李清照凤凰台上[图]
- 不过真理往往有两方面诗的形式纵然是沿袭传统的它一直流传到现在[图]
- 淡淡泊这里指保持心灵的本真不添加任何外来修饰如同不调味而清淡[图]
- 孟子曰“孔子之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去齐接淅而行[图]
- 汉武帝在位期间开始盐业仍由私营元狩中在实行铁官营的同时以同样[图]
- 秋毫喻微小,间孔隙芦芦苇,符苇中白膜《道藏》本、刘绩《补注》[图]
- 本篇导读是卷由阳明弟子薛侃于正德十三年(一五一八)九月在江西[图]
- 五音古代以宫、商、角、徵(zhǐ)、羽为五音又称五声此处也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