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规模之大小可以知事业之高卑 ;察德泽之浅深 可以知门祚之久
观规模之大小,可以知事业之高卑];察德泽之浅深],可以知门祚之久暂]。
]高卑:崇高和浅陋。
]德泽:恩德,恩惠。
]门祚(zuò):家世的福运。《新唐书》卷一六三《柳玭传》:“丧乱以来,门祚衰落,基构之重,属于后生。”久暂:长久或者短暂。
观察规模形制的大小,就能知道事业本身是崇高还是浅陋;观察对人恩惠的多少,就能知道家世的福运是长久繁华还是昙花一现。
【评析】
中国古代一直很注重观人术,这是由魏晋人物品评发展而来,并结合道家、阴阳术等内容形成的,其中有神秘的地方,也有合理的成分,本则就是从儒家思想出发的观人术。对一个人的能力、水平、境界加以判断,最切实的就是从一个人的行事来看,但并不是看他具体行事,而看他在具体行事上表现出来的格局、规模、气象,以此判断他是否具备干大事的可能。对一个家族的认知也是如此,只有德泽深厚的家族才能聚积并表现出旺盛的气象;而贪鄙、自私的家族一般不会有大气象,当然更不可能延长家族的福泽之气。这里既有对个体自我的观察和认识,也讲究家族的培育作用,个人的大气局和前途其实与家族文化的氛围有很大关系。
第一八一则
义之中有利,而尚义之君子,初非计及于利也;利之中有害,而趋利之小人,并不顾其为害也。
道义之事中也存在利益,而崇尚道义的君子,最初并不会考虑是否有利可图;利益中又包藏着危害,而贪图利益的小人,却不会顾及其中的危害。
【评析】
义利关系是中国哲学的主要命题之一,重义轻利一直是古老、文明的中国所崇尚的基本准则,也是中国文化中最有争议的地方,尤其在当代社会重视利益的氛围下。但人们通常忽视了一点,即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从来都没有否定“利”,而是强调利益的分配是否合理,是否公平,利益的取得是否合乎道义。这本身没有错,因为任何见利忘义之举在儒家看来都是非正义的,不合理的,因而反对非义之利。但现代经济学认为追求利益最大化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这也没有错,但是现代经济学只是在将整个社会的经济视作一个自主运作的主体时得出这样的结论,而且是在纯经济的层面上讲问题,并没有否认道德的价值。一个社会的运作是由多方面构成的,除了经济,还有道德、伦理来规范社会,使之在一个合理的和谐的条件下运作,单纯讲利益有可能损害社会和谐。所以这里讲义利之间具有相互包含的关系,讲道义并非否定利益,而追求道义的君子虽非求利,但利益就在其中。应该说这是比较合理的看法,但作者又突出求利的另一面,即利益本身包含着对社会和个人损害的可能,单纯追求利益则往往会带来坏处,而这正是求利的小人忽略的问题。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义利之辨也是如此,更客观更全面地看待这个问题是当今社会面对种种严重社会问题时应该加以思考的,也是我们每个个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第一八二则
小心谨慎者,必善其后],畅则无咎也];高自位置者,难保其终,亢则有悔也]。
- 现代人紧张病积累是健康杀手 预防和改善的四个妙招[图]
- 舒芜按原诗前四句极言“日晚春寒”之感后四句作转语大意谓南浦销[图]
- 反通“返”引申为恢复、推行议礼指制定礼制制度在这里作动词用指[图]
- 禽郑自师逆公宾媚人即国佐甗(yǎn)古代炊器磬(qìng)[图]
- 下执事下等办事人员意谓不敢直接对吴王说话越国见祸指越王允常去[图]
- 萧娘为女子的泛称唐杨巨源《崔娘诗》“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图]
- 数学极限概念由魏晋时代著名数学家刘徽创立公元年(魏元帝景元四[图]
- 这是由于光体一在弧心以外一在焦点以内的缘故【说】在焦点以内光[图]
- 桓公说“寡人读书造轮的人岂能随便议论!说出个道理也就罢了说不[图]
- 伧(cāng仓旧读chéng澄)父六朝时南人对北人或南渡北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