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日照KTV招聘网 > 日照热点资讯 > 日照名言/句子 >  《三国志》六十五卷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寿事迹具《晋书》本传松之

《三国志》六十五卷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寿事迹具《晋书》本传松之

2022-07-05 15:39:10 发布 浏览 623 次

《三国志》六十五卷,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寿事迹具《晋书》本传,松之事迹具《宋书》本传。凡《魏志》三十卷,《蜀志》十五卷,《吴志》二十卷。其书以魏为正统,至习凿齿作《汉晋春秋》始立异议。自朱子以来,无不是凿齿而非寿。然以理而论,寿之谬万万无辞;以势而论,则凿齿帝汉顺而易,寿欲帝汉逆而难。盖凿齿时晋已南渡,其事有类乎蜀,为偏安者争正统,此孚于当代之论者也。寿则身为晋武之臣,而晋武承魏之统,伪魏是伪晋矣。其能行于当代哉?此犹宋太祖篡立近于魏,而北汉、南唐迹近于蜀,故北宋诸儒皆有所避而不伪魏。高宗以后,偏安江左,近于蜀,而中原魏地全入于金,故南宋诸儒乃纷纷起而帝蜀。此皆当论其世,未可以一格绳也。惟其误沿《史记·周、秦本纪》之例,不讬始于魏文,而讬始于曹操,实不及《魏书·叙记》之得体,是则诚可已不已耳。

宋元嘉中,裴松之受诏为注,所注杂引诸书,亦时下己意。综其大致约有六端:一曰引诸家之论,以辨是非;一曰参诸书之说,以核讹异;一曰传所有之事,详其委曲;一曰传所无之事,补其阙佚;一曰传所有之人,详其生平;一曰传所无之人,附以同类。其中往往嗜奇爱博,颇伤芜杂。如《袁绍传》中之胡母班,本因为董卓使绍而见,乃注曰“班尝见太山府君及河伯,事在《搜神记》,语多不载”,斯已赘矣。《钟繇传》中乃引陆氏《异林》一条,载繇与鬼妇狎昵事;《蒋济传》中引《列异传》一条,载济子死为泰山伍伯,迎孙阿为泰山令事;此类凿空语怪,凡十余处,悉与本事无关,而深于史法有碍,殊为瑕颣。又其初意似亦欲如应劭之注《汉书》,考究训诂,引证故实。故于《魏志·武帝纪》沮授字则注“沮音菹”,犷平字则引《续汉书·郡国志》注“犷平县名属渔阳”,甬道字则引《汉书》“高祖二年与楚战筑甬道”,赘旒字则引《公羊传》,先正字则引《文侯之命》,释位字则引《左传》,致届字则引《诗》,绥爰字、率俾字、昏作字则皆引《书》,纠虔天刑字则引《国语》。至《蜀志·郄正传·释诲》一篇,句句引古事为注至连数简。又如《彭羕传》之革不训老,《华佗传》之旉本似专,《秦宓传》之棘革异文,《少帝纪》之叟更异字,亦间有所辨证,其它传文句则不尽然。然如《蜀志·廖立传》首忽注其姓曰补救切,《魏志·凉茂传》中忽引《博物记》注一 字之类,亦间有之。盖欲为之而未竟,又惜所已成,不欲删弃,故或详或略,或有或无,亦颇为例不纯。然网罗繁富,凡六朝旧籍今所不传者,尚一一见其厓略。又多首尾完具,不似郦道元《水经注》、李善《文选注》皆翦裁割裂之文。故考证之家,取材不竭,转相引据者,反多于陈寿本书焉。

《三国志》共六十五卷,由晋代陈寿所撰写,宋代斐松之为它作注。陈寿的生平事迹都记载在《晋书》本传中,斐松之的生平事迹也都记载在《宋书》本传中。《魏志》共三十卷,《蜀书》共十五卷,《吴书》共二十卷。这本书以魏国为正统,到习凿齿写《汉晋春秋》时开始对这提出了异议。自朱熹以来,人们无不认为习凿齿的观点正确而认为陈寿的观点错误。然而从道理上来说,认为陈寿的观点错误是没有什么理由的;以事势而论,习凿齿以汉皇室为正统顺当而容易,陈寿想要以汉皇室为正统不顺而困难。这是因为在习凿齿的时代,晋朝已经南渡长江,他们的情形有些类似于蜀国,为偏安一方的当权者争取正统地位,这与当时的评论家们的观点是相一致的。陈寿身为晋武帝的臣子,而晋武帝上承魏的道统,因此以魏为伪朝就是以晋为伪朝,这能够通行于他那个时代吗?这就犹如宋太祖篡位建立宋,近似于魏国篡汉而立,而北汉、南唐的情形近似于蜀,所以北宋的众多儒学之士皆有所避讳,而不以魏为伪朝。高宗以后,宋朝偏安长江下游地区,当时的状况近似于蜀,而中原过去的魏地已全并入金国,故此,南宋众多的儒学之士纷纷起来尊蜀为帝王正统。这些都应当考论他们的时代,不可以用一种标准来衡量。只是陈寿错误地沿袭《史记·周、秦本纪》的体例,撰史不从魏文帝开始,而从曹操开始,实在比不上《魏书·叙记》得体,就真正是可以止时却没有止罢了。

宋元嘉年间,裴松之奉皇帝诏命为《三国志》作注,所作的注释间杂地引用了多种书籍,也时常写下自己的意见。综合其大意约有六个方面:一是引用众家的言论,用来辨明是非;一是参考诸种书籍的说法,以核实纠正谬误和出入;一是叙述已有记载的事情,详细地说明事情的原委;一是叙述所没有记载的事情,用来补充它的空缺和佚失;一是叙述已记载的人,详细地介绍他的生平;一是记载所没有提及的人,将他归入同类。但其中往往因为他嗜好猎奇,爱好广博,以致行文被杂乱所损伤。如:《袁绍传》中的胡母班,原来由于被董卓派遣去见袁绍,却注释说“胡母班曾经拜见太山府君和河伯,事情记载在《搜神记》中,文字太多这里不转载”,这已经是多余的了。《钟繇传》的注释中引用陆氏《异林》中的一则故事,记载钟繇与女鬼亲昵的事;《蒋济传》的注释中引用《列异传》一则故事,记载蒋济的儿子死后担任泰山的伍伯,并迎接孙阿为泰山县令的事情;像这样毫无根据凭空捏造的奇谈怪论,一共有十多处,全都与记载的历史事件本身无关,而对写作历史的原则有很大的妨碍,是一个很大的失误。再则他的最初打算也想如应劭为《汉书》作注一样,考究训诂,引证典故、出处。所以在《魏志·武帝纪》中沮授一词就注释“沮”读为“菹”,犷平一词则引用《续汉书·郡国志》中的注释说明“犷平,县名,属于渔阳郡”,甬道一词就引用《汉书》“汉高祖二年与楚军交战修筑甬道”,赘旒一词就引自《公羊传》,先正一词就引自《文侯之命》,释位一词就引自《左传》,致届一词就引自《诗经》,绥爰、率俾、昏作等词就都引自《尚书》,纠虔、天刑两词就引自《国语》。到《蜀志·郤正传·释诲》这一篇,句句引用古代事迹作注释,基至连续数页。又如:《彭羕传》中的“革”不解释为“老”的意思,《华佗传》的“旉”字字形原本与“专”相似,《秦宓传》的“棘”与“革”是通假字,《少帝纪》的“更”与“叟”字形相似,却是两个不同的字,这也间或有所辨别认证,而其他传记的文句就不都是这样考注的。然而如《蜀志·廖立传》的开头,忽然为他的姓注音以补救切,《魏志·凉茂传》中忽然引用《博物记》中的“襁”字为传中“ ”字作注释之类,也间或存在。大概陈寿是想同应劭一样考究引证而未能坚持到底,又爱惜自己已经注释好的东西,不想删除丢弃,所以有的详细,有的简略,有的有注释,有的没有注释,也就很有些使体例不纯了。但是裴注网罗包容的材料繁多而丰富,凡六朝古籍今天没有流传下来的,还能在其中一一找到它们的轮廓大略,资料又大多首尾完备,不像郦道元的《水经注》,李善的《文选注》全是剪裁、分割得零零碎碎的只言片语。所以考证的学者,取材不尽,转相引用作为论据的,反而比陈寿的《三国志》要多。

华阳国志陈寿传

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少受学于散骑常侍谯周,治《尚书》、三《传》,锐精《史》、《汉》,聪警敏识,属文富艳。初应州命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大同后察孝廉,为本郡中正。

益部自建武后,蜀郡郑伯邑、太尉赵彦信及汉中陈申伯、祝元灵、广汉王文表皆以博学洽闻,作《巴蜀耆旧传》。寿以为不足经远,乃并巴、汉撰为《益部耆旧传》十篇。散骑常侍文立表呈其传,武帝善之,再为著作郎。吴平后,寿乃鸠合三国史,着魏、吴、蜀三书六十五篇,号《三国志》,又著《古国志》五十篇,品藻典雅,中书监荀勖、令张华深爱之,以班固、史迁不足方也。出为平阳侯相。华又表令次定诸葛亮故事集为二十四篇,时寿良亦集,故颇不同。复入为著作郎。镇南将军杜预表为散骑侍郎,诏曰:“昨适用蜀人寿良具员,且可以为侍御史。”上官司论七篇,依据典故,议所因革。又上《释讳》、《广国论》。华表令兼中书郎,而寿《魏志》有失勖意,勖不欲其处内,表为长广太守。继母遗令不附葬,以是见讥。数岁,除太子中庶子。太子转徙后,再兼散骑常侍。惠帝谓司空张华曰:“寿才宜真,不足久兼也。”华表欲登九卿,会受诛,忠贤排摈,寿遂卒洛下,位望不充其才,当时冤之。

陈寿,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人。年轻时曾跟随散骑常侍谯周学习,潜心研习《沿书》、《春秋三传》,锐意精通《史记》、《汉书》。他聪明颖悟,机敏而有见识,撰写的文章内容繁富而文采斐然。起初应州府之命担任卫将军的主簿,后又担任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天下统一后,被推举选拔为孝廉,任本郡的中正。

益州之地自从晋惠帝建武年后,蜀郡的郑伯邑、太尉赵彦以及汉中郡的陈申伯、祝元灵、广汉郡的王文表都以知识丰富,见闻广博而著称,他们撰写了一部《巴蜀耆旧传》。陈寿认为这本书不能历时久远,就收集了《益部耆旧传》十篇。散骑常侍文立写表章将这部书呈报上去,晋武帝认为这部书很好,又任命陈寿为著作郎。吴国平定后,陈寿就收集三国史书,撰写了魏书、吴书和蜀书六十五篇,书名为《三国志》;又撰写了《古国志》五十篇,评价人物恰当,文字高雅不俗。中书监荀勖,中书令张华特别喜爱他,甚至认为班固、司马迁都不足以同他相比。后来他被调出京都任平阳侯相。张华又上表求皇帝下诏,令陈寿编次写定《诸葛亮故事集》,撰为二十四篇。当时寿良也辑集了这些故事,所以二者颇有些不同。陈寿又被调入京都担任著作郎。镇南将军杜预上表请朝迁任命陈寿为散骑侍郎,诏书说:“昨日才用蜀郡人寿良担任这一职务,陈寿暂且可以任治书御史。”陈寿上呈《官司论》七篇,文中根据古代的典章制度,议论吏制的继承和改革。他又向朝廷上呈《释讳》、《广国论》。张华又上表请朝廷让陈寿兼任中书郎,而陈寿所撰写的《魏志》有不合荀勖心意的地方,荀勖不想让陈寿处于朝中,上表请朝廷任命陈寿为长广郡太守。陈寿的继母生前留下遗言,说他死后不与陈寿的父亲合葬一墓,陈寿照办了,但因此事而被人讥讽。数年后,他被授为太子中庶子。太子被废弃另立新太子后,他两次兼任散骑常侍。晋惠帝对司空张华说:“以陈寿的才华,应该授为散骑常侍,不应长久地兼任。”张华向朝廷上表,想让陈寿职位列于九卿中,适逢张华为赵王司马化所杀,忠臣贤士被排挤,陈寿就这样一直老死在洛阳,官位和名望都配不上他的实际才能。当时的人都为他感到委屈不平。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